日本台灣泰國派振興券 經濟提振作用微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10/29 00:34

最後更新: 2019/10/29 00:42

分享:

分享:

台灣曾於2009年向民眾派發「振興經濟消費券」,以刺激消費。(中央社資料圖片)

受中美貿易戰及反修例風波影響,本港經濟受重挫,有議員促請港府派消費券刺激本土消費,振興經濟;而亞洲多個國家及地區,包括日本、台灣及泰國,都曾發行過消費券,作為社會救濟工具之用。

日本政府為刺激泡沫經濟後的低迷經濟環境,於1999年曾推出「地域振興券」刺激當地消費,向15歲以下兒童及65歲以上長者,每人派發2萬日圓面額的振興券,使用期限為半年,措施合共發放了約6,194億日圓。

不過,當地經濟企劃廳估計發放振興券只帶來了約2,000億日圓的國內生產總值(GDP)增長,僅佔約0.1%,約3成真正用於消費,其餘約7成均轉為儲蓄,故被批評為「撒錢政策」。

台灣也曾因應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所帶來的消費緊縮效應,為振興當地消費,當地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仿效日本規劃推動「振興經濟消費券」,2009年首開先例向民眾派發放,每人可獲取面額總值為新台幣3,600元的消費券,包含6張面額500元及3張面額200元。

翻查當年報道,消費券政策總經費卻高達新台幣856.53億元,當地經建會於2009年12月曾評估,消費券對於GDP的貢獻僅約0.28至0.43%,較政策推行時估算的經濟效益可達0.66%為低。

泰國政府亦曾於2009年向數百萬名低入人士每人發放面額2,000泰銖的「救國支票」,性質類似消費券,以應付受當時環球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,共涉及約189億泰銖。然而,當時泰國正經歷政局動盪,政府派發支票的舉動被指是收買人心,派發支票首日曾引發2萬名示威者包圍總理府。官方其後發現該項目只能幫助短期解決經濟問題,促進經濟增長約0.24%。

記者:陳曉瑩